• 扫一扫
    关注微信公众号
  • zhangkongdelishi@126.com

    玩家QQ交流群:952718380

首页 \   历史文章 \   杂谈
中国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“打酱油”的?

酱油是中国人厨房里常备的调料品,很多美味佳肴离不开酱油的调剂。而且随着流行语“打酱油”的广泛使用,更是让酱油从众多调味品中脱颖而出,成为活跃于网络的热词。这么有名气的酱油,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我们饮食的一部分呢?从现有的资料来考证,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!










“凡王之馈,食用六穀,膳用六牲,饮用六清,羞用百有二十品,珍用八物,酱用百有二十瓮。”


——《周礼·天官》




可见周朝天子吃饭就要用到一百多种调味品,他们统称为各种“酱”,装在各种罐子里。






“肆筵设席,授几有缉御。

 或献或酢,洗爵奠斝。

 醓醢以荐,或燔或炙。

 嘉肴脾臄,或歌或咢。”

——《诗经·大雅·行苇




这是描写周朝人款待宾客的场景,其中“醓(tǎn)”和“醢(hǎi)”就是当时比较高级的酱。由于当时用动物祭祀的情况比

较多,所以推断当时的酱应该是动物肉剁成肉泥再发酵生成的油,和现在鱼露的制作方法类似。 

孔子老先生对酱更是推崇备至,甚至在《论语·乡党》写到“不得其酱,不食”,可见当时酱在饮食中的地位。






当然,周朝时期的酱和我们今天所吃的酱有很大的区别。《说文解字》中,酱的注释:”酱,从肉从酉,酒以和酱也。“从酱字的来源就可以看出,当时的酱,不仅有肉,还会用酒调和。不过作为酱油的老祖宗,其制作工艺和调味用法推动了现代酱油的产生。


     
至东汉崔宴的《四民月令》是真正意义上的有关现代酱油的记载,书中记载:“正月可作诸酱,……至六七月之交,分以藏瓜,可以作鱼酱、肉酱、清酱”,文中所记载的清酱,即为如今意义上的酱油。


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“酱油”名称是在宋朝,在林洪的著作《山家清供》中写道:“韭菜嫩者,用姜丝、酱油、滴醋拌食,能利小水治淋闭。”第一次出现酱油一词,该书中还记载有多种食品使用了酱油来调味,根据上述记载可以看出,酱油在当时可能己经成为一种做菜时较为常用的调味品。后来酱油的制作工艺被逐渐传播到亚洲各地,酱油作为一种中国饮食调料的典型代表,给各国人民带来了味蕾上的享受。